社会化学习·报道‖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深度学习的机会—— 新课标理念下贲友林 、张齐华学为中心课堂联合研讨

2022/11/6 9:34:4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张齐华

疫情虽扰,生活继续,我们学习和研讨的热情和步伐也没有受到影响。2022115日晚7点整,贲友林、张齐华工作室的全体小伙伴和部分省内外的老师一起相聚云端,构建了一场精彩高品质的课堂联合研讨活动。

整场活动由贲特工作室特级教师丁爱平老师主持,丁老师简单介绍了本场活动的主题流程和参会教师后,学习活动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首先,齐华工作室的主持人张齐华老师带来了他最新的课堂教学课例,二年级的《认识平均分》。

张特对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围绕着“学习地图如何有效设计”、“小组共学是如何推进的”、“学生可能质疑哪些问题”、“如何依托板书深化思维”这样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尤其是关于课前板书和课堂生成的板书的对比,向参会的老师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孩子问题的启发下随机呈现出完整高质量的板书。
在张特解读完毕设计意图后,小伙伴们一起线上观摩了《认识平均分》这节课。

课中孩子们有15分钟充分的组内共学时间,涌现出了许多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序的组织,含金量十足的问题,也让听课老师们大为惊叹。

张老师充分发掘了孩子们提问的价值,将问题迅速进行规整: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为什么要平均分?和之前的加法和乘法有什么联系?孩子们的问题串起了整节课的知识结构。

更让人吃惊的是,二年级的孩子在平均分成整数的情况下,还成功解锁了“把6平均分成120.5”和“600.1”这样的“超纲”知识点。课堂上自然流畅的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完美呈现出课堂的那一份自然与美好。
紧随其后的贲特也带来了他最新的课例,与其说是新课,不如说是他与20年前的自己同课异构。不同的教育思考在课堂中有不同的外显,贲特以学生的视角重构自己的课堂,用实践诠释了自己新的思考。

针对教学设计意图,贲特谈到以下三点:复习课的查漏补缺分别指的是什么?知识结构图画出来是否就达成教学目标了?课堂中的深度思考究竟该如何体现?

围绕着学生自主拍摄的一段微课,大家也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缜密,严谨的作图,这些都得益于老师长期的训练与指导,也让线上观看的老师们啧啧称赞。
   
解读完毕,我们一起继续观摩贲特的这节看似朴素实则深刻的《平面图形复习课》。课一开始,老师抛出了复习课的几大关键词:怎么算?为什么?有什么联系?需要注意什么?还有什么自己的新想法?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思考,结合课前的研究,再次展开组内针对性的讨论与交流。

课堂上老师的自然退、适时进,将讲台留给学生,给每个孩子留足了思考和拓展的空间。恰到好处地阻断、追问、聚焦、精准的捕捉、随机的抽签与提问,也展现了老师强大的应对功底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观摩完两位优秀的特级教师的课堂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我们继续开启下半场的互动研讨活动。针对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两个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也都有话要说,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课心得。
贲特工作室的王倩老师提出,我们究竟该追求什么样的高品质的课堂?她认为,一个是教学设计编排的高品质,另一个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高品质,每个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角色意识,尊重公约,小组互助。

提秀雷老师对齐华老师的课堂也表达了自己的欣赏,教师适时的退,也成就了学生的进,抓住跟课堂高相关的问题,才能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的主旨。

张岚老师认为,正是因为两位老师对教材深刻的理解和认真的思考,才将简单的内容上出了深度。怎样引导学生达到目标,用多元表征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是未来教学中老师们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齐华工作室的老师们也紧接其后,表达了自己观课后的激动心情。

特级刘桂芹老师以为,两位老师都以学习为中心,关注组内共学,为每个孩子创造深度学习的机会,老师的放手释放了孩子巨大的潜能。同时她也强调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结构化教学,数学知识的结构化,数学认知的结构化,让教学触及本源,让教学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发展。她的一席话也让听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随后江晓丽老师也以贲特的课堂为例,围绕着贲特一开始对自己课堂解读,如何查漏补缺,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深度思考,结合课堂中的小细节,表达了自己对贲老师课堂处理细节的解读和想法。
   
李静老师则是抓住贲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和环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我们的课堂上,究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立场来设计教学?紧扣教学目标,组织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和互动,基于教学现场灵活的把控学习内容。这都需要老师根据现场的内容作出有详有略的取舍。同时她也对贲特敢于盲点学生发言和交流,给予每个孩子真正思考和深度学习的机会,表达了真诚的的佩服和感谢。
宋洁老师也是有感而发,从初始的学习单到最后的白纸,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底层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积淀。同时他也结合自己参与社会化学习的实践,表达了自己从贲特的课中所受到的启发。
最后发言的丁爱平老师由自己课前的困惑出发,表达了自己听完课后解惑的过程,以及深刻的听课观感。齐华老师的社会化学习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连续性,这不仅是时间上的连续性,更是思维上的连续性。同时社会化学习的课堂,也没有忘记我们数学的学科性,数学学科的本质就在于完整的结构化的呈现,最后她也表达了对齐华老师课堂上的炸裂的交流气氛的欣赏。
不知不觉,会议已经持续近4个小时了,老师们的认真和投入,也让两位工作室的主持人倍感欣慰和感动。

齐华老师在最后的总结回顾了自己10年来教学路上的转型,从教到学,他更加关注同伴之间的社会性的联结,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未来将组建更多的共同体,也从课堂的联合教研中发现自己课堂和团队目前存在的不足。从学科到教学,再从教学到教育,进一步完善并促进孩子的社会性素养的提升。
最后总结的贲特则代表组织团队,感谢了所有晚间参与学习的老师们,两个团队今后也将继续互相学习,互助互惠,争取更多的合作研讨的机会。
        从“我”到“我们”,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个团队”再到“一个学习联合体”,老师们将在智者的引领和团队的互助合作中,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真正创造深度学习的机会。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