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 6 TV programmes Integrated skills

2023/5/29 11:25:4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马黎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也面临改革。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随着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减少,在学校层面的减负也必然要抓住课堂。如何在课堂上优化教育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让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以提升,是英语老师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南京市初中英语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力求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来减轻学生负担,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以下是张居祥老师的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及部分老师的评课记录。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九年级上册Unit 6 Integrated skills,本单元的话题为TV programmes,该话题属于“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范畴。现将教学设计思路梳理如下:

  1. 研读语篇,理清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A和B两个部分组成,A部分共分为A1、A2和A3。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教学思路如下:设计海报“Voice your opinion on TV programmes”这一活动串联起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课前我播放哔哩哔哩上的一段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导入本课话题: What type of programmes do you like? Why? 然后教师就学生的观点指出“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TV viewing habits”,以此来引导学生通过“听”获取信息,完成三位学生观看电视习惯的报告,谈论自己对广告的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汇报自己搭档观看电视的习惯并且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 基于学情,指导听说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听说活动,我关注对学生听说策略的指导。在听力之前,我带领学生观看A1部分的表格,并且鼓励学生根据表格中呈现的个人信息对其兴趣爱好进行预测,让学生理解观看电视的习惯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爱好是息息相关的。在A2部分,我先呈现表格,培养学生养成听前对目标信息进行预测的习惯,并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听力技巧,如抓关键词和缩写速记等。考虑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某一个电视节目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因此,在完成A3部分后,我鼓励学生朗读文本并找出能够表达观点的句子,为最后的输出做好铺垫。同样,在Part B环节,为了渗透更加丰富的语言信息,我将喜好的原因设计成了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听录音,圈出对应任务的观点。此外,考虑到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自编对话形式单一,语句不够丰富,在Part B部分我鼓励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找出有效的交际用语,并进行交际技巧的总结。

  3. 联系生活实际,落实学科育人

  在与学生日常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学生不怎么看电视,取而代之的是看智能手机、平板等新型设备上呈现的短视频,如哔哩哔哩、QQ小视界、抖音等平台。学生在这些平台上不停地刷短视频,消耗了不少时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健康正确地观看视频的建议渗透其中。例如:在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完成A3部分后,我引导学生对三位同学观看电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总结,并给出建议: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超过每天半小时,周末不宜超过两小时。在课堂的输出环节,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调查了解自己和同伴观看电视的习惯,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时给学生一些观看电视的建议:做一个明智的观众。作业的布置给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可以进一步完善介绍自己和他人观看电视的习惯,也可以是做一张海报介绍好的电视节目,并说出原因。最后,老师也推荐了一些有益于学生的电视节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看电视的习惯,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作为一节听说技能课,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的输出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开展自评、组评、他评等活动,也许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组评课

  张老师执教的九年级上册Unit 6 Integrated skills综合技能课堂围绕主题语境,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听力语篇,渗透主题意义探究,创设基于主题的探究主线,串起层层递进、相互联结并且涵盖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多元听说活动,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教授,真正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紧扣主题语境,创设素养提升学习活动,听说融合

  张老师以促进学科素养发展为目标,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语篇,围绕主题语境,设计以“VOICE YOUR OPINION ON TV PROGRAMMES! ”这一主线活动,串联起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层层递进的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TV programmes, but our time is limited, so we should choose wisely!”这一主题意义,使学生通过听的策略围绕主题学习理解并建构语言知识,听后利用口语交际策略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

  二、听前复现主题,多种模态形式激活旧知,建立关联

  张老师利用视频、图片、海报等多模态形式呈现立体场景,利用B站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意象复现主题,引导学生进行free talk,使学生将已有经验与主题相关联,激活主题词汇,引导他们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之间建立桥梁,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听前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张老师巧妙地设计了海报,向学生展示了“Complete a report; Talk about your views; Make a report and offer some advice”三项任务要求,与下面的三个阶段的听说融合活动一一呼应,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三、借助听说策略,获取主题信息感知语用,提升能力

  张老师听前阅读已有信息进行综合预测,听中捕捉关键词和使用缩写进行速记,听后研读听力文本获取主题信息,感知和理解主题语言在主题语境中的语用意义,树立对象和场景意识,提升输入性技能,为围绕主题的口语输出做足铺垫。特别是张老师在听后研读听力文本时引导学生提炼出“Use adjectives to express likes and dislikes; Ask questions for more information”以及“使用表格进行说前语言内容准备”等口语表达策略,最后通过Group work进行综合语言展示活动,内化主题知识,促进说的迁移创新,升华主题意义。

——刘新飞

  张老师的课是《英语》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 6 TV Programmes综合技能课,本单元主题是“人与社会”,影视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类型多样,贴近生活。下面是浅显感悟。

  一、发展语言能力

  张老师这节课围绕主题,以视频导入,学生在“看”中产生兴趣;采用Read and predict,学生“读”和“听”前预测;在A2环节,听后获取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信息、理解视频意义等,理解性技能得以发展。在产出环节,通过Pair work,介绍自己的TV viewing habits,在小组合作中表达个人喜好及理由。在围绕TV viewing habits展开的听、说、读、写、看活动中,学生运用语言处理语篇来构建意义,产出话语来表达意义。

  二、培育文化意识

  影视也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用英语交流看电视的喜好以及对于广告的看法,丰富文化体验,在了解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外,也能够评价、解释、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从TV viewing habits因人而异,到Teenagers看电视时长的Tip,乃至Our time is limited, we should choose wisely,学生可以判断出其背后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提升思维品质

  语篇研读中,张老师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和未知,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为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侧重和体现。在A1的非连续性文本中,让学生预测语篇的内容“Maybe she/he likes programmes about ... because ...”。张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语言,识别关键信息及其异同,发现、分析和推断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的逻辑关系。在Read and think中,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辩证看待;在产出环节,添加advice,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随年级升高、看电视时间缩短,也培养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提高学习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备英语学习能力,意味着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乐学善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从视频导入,到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构建具有创造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学生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张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自觉、主动地参与,养成学思结合的习惯。此外,要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特征,如学习遇到困难时,情绪容易波动等,作业的分层设计便考虑到了这一点。

  总体来说,通过这节课,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掌握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育人得以体现。

——陶慎中

  张老师的课环节流畅,简洁干练,让我感觉非常高效,没有多余环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我的学习感受:

  一、贴近学生真实生活

  张老师这节课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就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因为学生对于哔哩哔哩这一影视APP是非常了解并喜爱的,因此迅速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创设方面,张老师以VOICE YOUR OPINION ON TV PROGRAMMES!这样一个俱乐部征文,也相对真实,同时,还非常贴心地用红色字体标注了动词,给学生温馨提醒。在课堂输出阶段,张老师同样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开讲啦》、《朗读者》以及《探索发现》为例,与学生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探讨。总的来说,张老师整节课从输入到输出的一整条线,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

  二、突出听力策略培养

  不管是2011年版本的课标还是刚刚发布的《义教新课标》,都强调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而在《义教新课标》中更是把学习策略的培养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即便是一节九年级的听说课,张老师还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已呈现信息,以给定句式“Maybe she/he likes programmes about ... because ....”的形式进行听前预测,并在听中环节,引导学生“catch key words while listening以及use abbreviations(缩写词) instead of the whole word”以提高听力效率。最后在听后环节,张老师还不忘给予学生温馨的提示,即Teenagers should watch TV for no more than half an hour on weekdays and less than 2 hours at weekends。这些听力策略是教师从七年级开始就一直培养的,但是对即将面对人机对话考试的初三学生而言,每单元课上的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可以说张老师不仅仅是在教听力课,更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听。

  三、搭建输出语言支架

  为了实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由句到段到篇实现语言输出,张老师在课堂伊始就以“What type of programmes do you like? Why?”为自由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在复习中激活已有图示,为最后的输出热身。在听后环节,张老师在处理教材上的两个语篇时,并不满足于仅仅让学生通过听力完成任务,更没有纠结零碎的语言知识点,而是围绕最后的输出任务,让学生在语篇中画出表达like以及dislike的形容词以及句式,在输出的过程中也同步进行呈现,为最后的输出做好搭建句式框架的准备。在汇报形式上,张老师也特别选择让学生对照表格先进行自我的My TV viewing habit的思考和准备,再进行Group work,并最终汇报小组其他成员的结果,不仅避免了汇报自己的害羞和尴尬,还利用个体的充分准备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非常干净高效的课!

——赵哲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