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南京市初中数学刘光建名师工作室联合六合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以“聚焦新教材、推动新课改”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六合实验中学召开,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初中数学研训员、正高级教师王红兵老师、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部主任,初中数学研训员邵学森老师、南京市六合区初中数学骆开良名师工作室以及南京市初中数学刘光建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此次活动基于对新教材的探究,构建新的生态课堂。
第二节课是王影影老师的《方程与等式》,王老师根据学情调整了上课的策略,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关系,有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巧妙的利用了天平,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写出了一些等式,进而根据这些等式自然的生成了等式的性质,通过不断的完善,呈现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王老师对细节的要求也非常高,在让学生把等式化简为x=c的形式时,不仅让学生写出具体的步骤,还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的依据,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紧接着,王老师给出了等的对称性以及等式的传递性,最后王老师,在研究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延伸了不等式的探究方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光建老师基于课堂教学的实例从拓展的意义在哪里?、几何直观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刘老师提出拓展的意义就是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并乐意思考数学。刘老师强调从怎么想到的、宜早不宜迟、形成体系化认识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几何直观,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最后刘老师提出要研读课标、吃透教学用书,以学为中心,让学生爱上学习是作为老师成功的依据与标准。他强调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非重视结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接着,六合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骆开良老师介绍了AI智能课堂分析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多种AI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课堂教学过程化智能测评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内容与课堂组织形式,对教师教态风格、学生专注度和教学知识点等多维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展示。骆校从客厅场景、师生行为、提问分析、S-T分析、课堂文本五个方面对两节课做了对比,从AI智能课堂系统的分析报告中更有利老师找到不足之处,能更好的帮助老师实施教学。
最后,南京市初中数学教研员王红兵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做了高度的评价与认可,他说新教材、新课堂是为了培养适合的人才,要在课堂中培养思维奔跑的学生,利用新教材设计好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展开思维的活动。王老师提出要以学定教,提高思维品质,不拘于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重视有没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好地提升。
首先是曹丹老师的《代数式的小结与思考》,这个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奇妙组合,充满了神秘与魅力。曹老师让学生针对给定的代数式提出问题,孩子们子在提问的过程中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 锻炼了学生的整理能力,知识整合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代数式的结构,运用各种运算规则和公式,将复杂的式子逐步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每一环节都需要仔细思考和推理,当最终得到简洁的结果时,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次学习代数式之旅,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也打开了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是一种基于教材的新的构建课堂的理念。
第二节课是王老师的《方程与等式》,在听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身边的实际例子,学生从这些例子中找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有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分类。通过分类下,学生总结出了等式的概念。接着教师巧妙地运用天平的平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来在探究等式性质的基础上,老师拓展了不等式的性质,有一个让大家出其不意的学生,说当两边除以一个负数时,相当于天平上的东西呼唤位置,所以方向要改变,天呢,孩子的想法真的特别好。老师换给出了等式的对称性以及传递性,在新教材的引领下,老师给出代数推理方面的延申,我想在这样的课堂里面,孩子的思维一定是在奔跑的。
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还要继续思考如何创设具有思维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奔跑,能够以学定教、顺势而教,并做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进行推理论证,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以及孩子的几何能力。力争做一位不拖堂的老师,但要孩子继续拖堂的状态。让他们愿意、乐意学习数学。
这节课让学生对代数式这个看似晦涩抽象的概念有了清晰且深刻的理解。通过对丰富多样的代数式实例,如简洁的单项式“3”、复杂的多项式“ 以及特殊的分式 的深入剖析,我不仅能准确区分它们的类型,还能洞察其内在的结构和规律。课堂上对于同类项合并的重点探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化简代数式的关键技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运算效率和准确性。在思考时,学生学会了从系数、指数以及变量的次数等多个精细的角度去深入剖析代数式的本质特征。小组交流环节无疑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各抒己见,不同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这不仅让学生从多元的视角去理解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合作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这节课不仅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宝库,更重要的是,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严谨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大门,让学生在数学的探索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节课的优点众多,令人印象深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呈现出了高度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从基础概念的回顾,到重点知识的深入讲解,再到实际应用的练习,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循序渐进,使我们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轻松地跟上教学节奏。
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高效。讲解过程清晰明了,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将复杂的代数式概念简单化、直观化,让我们能够迅速理解并吸收。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不断提问引导我们主动思考,培养了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互动性极强。小组交流环节的设置十分巧妙,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中,我们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练习的安排方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梯度性。基础练习帮助我们巩固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拓展练习则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这节课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时间分配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时间,比如同类项合并的原理和易错点,确保我们能够完全掌握。
练习环节中,虽然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拓展题目,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整式和分式的区别,可以通过更多的对比练习和实际案例分析,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非常精彩且富有成效的课。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首先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由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是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具体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导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既注重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又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紧扣知识的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对本章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其次,学习单的设计流程:
1.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提取再现的过程。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活动给出一些代数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出示复习提纲,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2.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清解题思路,做到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把知识进行泛化。
3.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准确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
4.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