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月15日下午,南京市朱萍名师工作室“杨院长领读”系列活动,在北京东路小学举行。此次读书活动,杨九俊院长和工作室的老师们畅谈《于漪全集》读书感受,引领大家深入学习于漪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学习会伊始,大家通过一组数字,走近于漪老师:今年95岁高龄,从教70年,发表文章531篇,专著37部,合著及主编作品100余部,《于漪文集》2023年发布共600余万字,执教2000余节公开课,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并“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2019年于漪老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也是基础教育领域唯一一人。
首先,工作室解生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解老师谈到于漪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追问——“今天,绝多大数中国人都学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语文,但人们究竟能感受多少文学的美好,究竟拥有多少语言的力量,又有多少人认为文字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拷问心灵,发人深省;接着分享了于老师研读教材的方法——“精读,就要读出文章的个性;只有读出文章的个性,才能真正体味到文章的佳妙。”并指出实践是第一硬功夫,“在文本的刻苦研究中读出个性,实践出自己的个性,进而写出自己的个性。”最后,和我们谈到“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要精心设计,书写端正、美观。”并与大家分享了于漪老师视频课《荔枝蜜》中的板书设计:
黄色部分是内容,蓝色部分是情感,红色部分是表达方法。散文的内容、情感、知识都被于老师随文嵌入其中。高超的教学背后,是对课堂孜孜不倦的探索。解生华老师如此说道。
接着,朱萍老师有感而发,对于板书结构化呈现、体现教者思路深有感触,并指出只要坚持去做、细致打磨,就会感受到其中的益处。然后,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近期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展开研学,从课前独自的自主研学,再到课堂上的问题回顾,然后展开组内十分钟左右的组内共学,接着是质疑深化,由组内所推选的三大类问题,展开理解、实践与运用。并以具体实例和大家阐释,引发老师们深入思考与热切响应。
王欢老师也分享了自己近期的教学探索。在执教《为人民服务》中,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孩子们初读体会,畅谈感悟,再从学生发言中捕捉提炼文章在思路、逻辑、用词上的特点,再由这三个方面生发开来,让孩子品读、细读、朗读课文,在深入肌理的揣摩体会中,将对课文主旨、写作逻辑、用词准确的理解走向深度。
左海霞老师接着谈到,于漪老师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尤其对书写、顺畅表达的方法指导都很切实,更重要的是她非常善于触动学生心灵中的敏感区,引发他们作文的愿望和热情。书中记录了她在学生作文前的启发引导,或娓娓动听地描述学生所见的自然景色、生活场景,或富于感染力地讲述一个能够引起他们深思的社会事件、文化现象,或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阐发学过的某篇文章的内涵,来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 让左老师体会最深的是于老师总是巧妙地把作文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中感受、发现,找出修改的方法。
吴文霞老师接着左海霞老师的话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习作课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冲动感。当学生的语言源自自己内心时,其文字一定有他自己的逻辑,所以习作课上教师不应该以技法的传授为重,而要从写作的本质出发,让学生“不吐不快”。
接着,杨院长结合于漪老师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方法,和老师们娓娓道来。杨院长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于老师的课堂始终叩响学生的心弦。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问题出发,考虑学生,考虑到全体学生,设计分层分类的问题,注重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并注重在主问题的引领下,板块设计形成坡度,层层递进。
2.重视钻研文本,要将课文读透。于老师所提出的“三次备课成名师”的理念,在基础教育界是很重要的经验。指的是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资料;第二次借助好的资料,广博吸收;第三次在教学反思后再备课修改。以此触摸文本的肌理,对课文的钻研达到通透。
3.于老师非常注重课堂的“活”与“实”,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于老师的课堂大气开放、自然流畅、扎实又实在。杨院长还启发老师们,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应该怎么落实?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下,将基础、基本功练得扎实。
于老师课堂中“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于老师课堂上信息空间的交流是立体的,多元的。“时间”是指在所有环节,反复锤炼,琢磨起承转合,精益求精。最终体现在“空间打开,时间贯通”上。
然后,肖娴老师继续交流,她阅读的是《于漪全集》第14卷《写作教学卷》。她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案例,简要分享了自己阅读前三章节的感受。于漪老师在书中写道,学习写作,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写作的热情,写作的冲动感。而这种写作的热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写作的人频繁接触自然、社会、生活,并产生认识、理解和感受的结果。肖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一年级小朋友仿说、创作图画日记的兴趣,鼓励孩子观察生活,并表示会继续阅读、思考与实践。
徐君倩老师从于漪老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深受启发,她联想到在执教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课中,在朱特的指导下突破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写,这也是根据班级学情和起点决定的。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有了创编故事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尝试先写,在写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学生的问题,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再展开教学
听完大家的发言,杨院长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学习感悟,并鼓励大家,向于漪老师学习,“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努力实践,坚持不懈地去做。工作室的老师们还一同学习了杨院长记于漪老师的文章《好大一棵树》。
学习会的最后,大家仍是意犹未尽,不断向杨院长讨教。杨院长指导大家,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并就“跨学科学习”问题作出了详细解答。谆谆教诲,令在场老师均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