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涵养生命
2019年11月21日,建邺区语文教师们在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报告厅参加了以“阅读经典 涵养生命——从课型角度探索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建邺区伏荣超名师工作室成员、鼓楼区杨友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第八中学语文教研组以及石家庄市赵县初中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员。
课题:《湘行散记》名著阅读 授课人:致远初中 杨菁老师
杨菁老师在这节课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根据行踪,梳理“湘行路线图”。二、透过薄薄的书页,我们能看到这里的山……,水……,吊脚楼……,一草一木……;我们还能看到这里的水手、妓女、下层士兵、船夫、渔民……,要求学生从文中提炼关键词将上述句子填完整,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阅读成果。三、为这叠“情书”设计封面图画,你将以什么样的背景为底色,说说你的理由。最后,杨菁老师让学生们试着用一首小诗展示这幅图画。
课题:《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 授课人:新城中学 王林老师
王林老师的课以一段斯诺对我国社会革命运动的预测导入,请学生们结合全书,说说斯诺做出这样的预测有哪些依据,并请学生上讲台板书。接着,王老师让学生根据名著谈谈斯诺的预测是在去红区之前还是之后,并结合《消息二则》与《一着惊海天》两篇文章提出新闻体裁的行文中夹杂着作者的主观态度,再阅读“长征”部分,画出能体现作者主观态度的语句。然后,王老师请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是斯诺去红区,斯诺又是如何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的,并总结出新闻采访写的是客观事实,也可加入虚构与想象。最后,通过与王树增的《长征》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纪实性作品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历史不由一人说了算。
讲座: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实践 做讲座者:伏荣超
伏特以鲁迅的作品为例,为我们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课型设计。一、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认识:激发兴趣是前提;培养习惯是根本;提供支持是保障;分享成果是动力;提升素养是旨归。二、整本书阅读的课型设计:(一)激趣导读课,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粗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二)过程指导课,过程指导课贯穿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教师参与,实现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推动与监督,让学生的原生态阅读走向专业深入阅读。(三)拓展统整课,在学生深读完整本书基础上的提升与拓展。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联读,可以是同一专题不同作家作品的研读,还可以由一部作品延伸至多部作品的类读等。(四)汇报展示课,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展示阅读成果,让它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三、总结。整本书阅读要回归本源,遵循整本书的阅读规律,不可急功近利。整本书阅读不是“新生儿”,更不是语文学科的“专职”。整本书阅读重在“做”,需要理性的“韧”。
评课——杨友红
杨特说,单篇的阅读往往着重的是语言和文字,而整本书阅读可以打开学生的世界,是对文字、对文章的超越,它实现了文学的、文化的、乃至文理的哲理。因此整本书阅读是一件大事。而前面的两节课有宏大的气魄,其设计都遵循了从整体的切入到局部的细品,然后又回归整体,因此这样宏观的设计和整体的构思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基本的常型。结合伏特的名著阅读的指导课型,这两节课在他们表现出一定的课型特点的时候,又体现出了课型的融合。如果将这两节课联系在一起评价,第二节课立体有余,选点不足。王老师从报告文学的文体的角度去引领我们的学生去品评什么是报告文学,这一点是深刻的。但报告文学不仅注重他的主观态度,还要注意他的典型性的挖掘。而第一节课选点有余,立体不足。《湘行散记》是一部散文集,散文集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独特的经历去表达独特的细节,因此读散文要通过语言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后,名著的阅读永远在路上,名著的课型也是多种多样,只要阅读的行为真实地发生,只要它能引起师生内心心灵深处的触动,这就是真正的阅读。
阅读让教育充满温度,让生命沉淀最丰盈的底色。这一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瑟瑟寒风中体会了阅读之美,为老师们指引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