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杨跃教授谈教育与成长——“21天双陪伴” 专题第十期(含音频)

2024/6/5 17:24:4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成果展示     发布人:杨静平

    2024年5月29日,秦淮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与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心育)名师工作室联合推动下,FM98.1《超视点》广播成功播出了“21天双陪伴”专题节目的第十期。本期节目特邀嘉宾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杨跃教授,她深入探讨了“长善教育”理论,并分享了其在师范生培养和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实践经验。

    

深耕师范教育,从“21天双陪伴”得到启发

杨教授认为师范教育不仅仅是一阶教育,更是二阶教育——学习成为教师,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她强调,教师教育中的知行合一特别困难,需要师范生在虚拟情境下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这种学习没有现成的“处方”,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处方”,重要的是要获得“开处方”的能力。

杨教授高度评价杨静平老师首创的“21天双陪伴”项目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上的创新性。她谈到陪伴师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表达“我和你一样,我们一起在学习”的理念,费曼学习法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教学相长;陪伴师通过“我做给你看”,与家长一起交流反思,类似于师范生教学中批改作业,鼓励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创造性地学习,开展家庭教育;成熟的陪伴师还会提供范例,作为优秀的示范者,为家长做出好的示范与引领。

对师范生的期待

杨教授认为教育能力不仅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更关键的是与人的互动,尤其是与未成年人。杨教授强调,教育工作天生带有研究的特性,这不仅仅是撰写论文,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儿童。

探讨“长善教育”理论

杨跃教授谈到杨静平老师提出的“长善教育”理论,认为这是一种以个体天性和潜能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价值,教育应平等对待,不区分高低贵贱。教育应适应个性化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和定制化服务能力的人才。教育者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潜力,教育过程中应保持耐心和尊重。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育质量。长善教育体现了中国教育的特色,强调教育的本土化和个性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家庭教育指导的艺术与科学

杨教授提出,家庭教育指导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将育儿上升到国事,关乎国家未来。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本自具足,教育就要学会“放手”。人的成长不是射出的子弹,而是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哲学家称“人的成长是一段美丽的风险之路”。我们的教育要学会等待,学会陪伴孩子经历属于自己的独特成长之路。

杨教授的育儿故事分享

杨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故事,她坦诚即使拥有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在实际育儿中仍会遇到困惑。她相信通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陪伴师的陪伴和指导,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为幸福的普通人

在节目的最后,杨教授强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社会性课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设更宽松的环境,让儿童和青少年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她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幸福的普通人。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