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也面临改革。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随着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减少,在学校层面的减负也必然要抓住课堂。如何在课堂上优化教育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让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以提升,是英语老师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力求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来减轻学生负担,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以下是吴晶颖老师的特色课及设计说明。
教学课件
设计说明
一、精心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情境导入是指教师运用满怀激情的朗读、演讲或者通过音乐、动画、录像等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感染学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高效的情境导入,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情境,为整节课做好开路先锋。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Reading,通过对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介绍,说明音乐无边界。我在课堂开始,让学生听辨生活场景中的各种声音,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二、突出问题引领,培养学生思维
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领教学,通过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引出教学的内容,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第一段时,提出两个问题:
1. When was the award music played?
2.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he award music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第一个问题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属于低思维层次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推理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适当地进行创造想象,有的学生回答,“之所以把颁奖音乐放在第一段,是因为中国学生对北京奥运颁奖音乐最熟悉”,也有同学认为“奥运颁奖音乐是谭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属于高思维层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实践运用,提高语言能力
提供大量的优质的语言输入,并提供精心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倡导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大量地接触和运用英语,通过师生问答、生生问答、游戏、情境表演、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恰当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在本课的读后活动中,我设计了两项任务:
1. 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艺术节,让学生三人组队,向学校艺术节推荐谭盾为最佳作曲家并陈述三个理由,给出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表达作为发言支撑,学生基于语篇内容,组织语言,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很好地内化了所学内容。
2. 文章标题是Music without boundaries, 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学生对标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还有什么是“without boundaries”的呢?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并陈述理由,培养了学生迁移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