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阅读《谁咬了我的大饼》

2016/5/25 16:47:0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李漫

案例:      小班阅读《谁咬了我的大饼》

一、           作品分析

图画书《谁咬了我的大饼》是选自“东方娃娃”的原创绘本。故事中,“谁咬了我的大饼,谁咬了我的大饼?……”憨态可掬的小猪不停地询问,问过小鸟,问过小兔,问过狐狸,问过鳄鱼,问过大河马,问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自己辛辛苦苦累得都睡着了做的大饼被吃掉了大半,可还是不知道是谁咬的,再不吃可就没了,“吧唧吧唧”赶快吃了,多么可爱的笨小猪。

动物们为了证明大饼不是自己咬的,都扎扎实实在大饼上咬了一大口,留下形态各异的牙印,小鸟留下小小的尖尖的牙印,小兔留下有两颗门牙的牙印,狐狸留下大大的尖尖的牙印,鳄鱼留下像锯齿样的牙印,河马留下大的难以想象的大牙印,图画书画面将动物与他们的牙印设计在不同的页面,总是给阅读者带来翻页的惊喜。

再看一看被咬的大饼,想一想是谁留下的牙印,也是要动动脑筋的哟。难怪小猪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大饼是谁咬的,小朋友仔细地阅读以后一定能帮小猪找到答案。

二、           设计思路

针对小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绘本教育价值进行定位:1、通过阅读知道不同动物的嘴巴形状不同,留下的咬痕也是不同的;品味傻傻的小猪的语言和表现感受其多么的可爱、有趣、幽默;2、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具体的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如:定位阅读(指图),学习细节观察,学习和掌握短句。

   环节1:幼儿咬大饼,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牙印。通过让幼儿感知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咬痕,体验有趣地咬的过程,引出本次阅读的主题。环节2:观察大书的前4页,引发猜测讨论。这是一个引出故事情节,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猜测的过程。一来将故事中的角色一一亮相,让幼儿在阅读之前就有所熟悉,二来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讨论,对幼儿现阶段相应经验的把握。环节3: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 感知理解故事内容。这个环节,教师运用了多个教学策略:    指图,定位阅读教育目标的渗透;语言的模仿学习,关注丰富语言经验;动作的加入比较,加深对文本的体验;设疑讨论,引发对文本的细致地观察。环节4:幼儿完整阅读图书,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地落实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目标。

三、           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早期阅读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

活动目标:

1、阅读图画书《谁咬了我的大饼》,感知故事情节,学习短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观察比较,动作表现,声音模仿等方式,理解故事情节并感受其中的幽默情趣。

3、喜欢阅读图书,并能根据教师的提示指图。

活动准备:

1、大书一本,动物图片一套。

2、食物大饼两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咬大饼,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牙印,感受不同咬痕的乐趣,引出阅读内容。

1、幼儿每人咬一口大饼。

2、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咬痕,并说一说。

(二) 观察大书的前4页,提出疑问,通过讨论,激发阅读的兴趣。

1、观察第1-4页:观察小猪的大饼,引出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的疑问。

2、出示图书中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讨论。

教师: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三) 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感知故事情节。

1、教师带领幼儿逐页阅读图书。

2、引导幼儿观察小猪询问了哪些动物,它们的牙印分别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鸟留下的压印在哪里?是什么样的?

      狐狸留下的印子是什么样的?和小鸟的牙印一样吗?

3、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

教师:河马轻轻地咬了一口,在小猪的大饼上留下什么样的牙印?

4、鼓励幼儿找出故事的答案,并告诉小猪。

教师:那你们知道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四) 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图书。

四、           教学反思与分析

 活动的选材:图画书用大大的画面表现了不同动物咬大饼后留下的不同的牙印,语言表达简单,内容有趣,留下了让幼儿思考的开放性的问题。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教师自然地将幼儿引入图书,幼儿、教师、图画书之间有热烈地互动。使用的教学策略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思维特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阅读状态。尤其是运用大书共同阅读、定位指图、动作加入等策略适合刚开始进行集体阅读的小班幼儿。教师在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的目标,运用同伴间相互学习,重复说一说的策略,引导幼儿学习短句与词汇。

建议:

1、思考教师的提问能更好地引发幼儿比较容易的使用准确、贴切的语言进行表达。

2、咬饼的体验是否可以放在阅读观察后,既利于注意力的保持,又能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