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向美而行!2021年5月26日,小雨,2020南京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贲友林)全体成员继续齐聚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开展第三日的研修学习活动。
上午的活动,由南京市小学数学贲友林名师工作室与南通市海门杨惠娟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河南中原名师张雅工作室、湖北荆门周齐才名师工作室、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心小学、江宁区禄口二小、南外仙林、晓师附小、玄外附小的老师们共同参加活动。
2020工作室成员、淮安市枫香路小学董锐校长主持活动。
第一节课,由2019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长江路小学的丁爱平老师执教《结合律的再认识》。“再读一遍课题,将课题读得更有味道些”。思考由此开启,一个“再”字,让学生头脑里的问题和疑惑不断: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过“结合律”,为什么要再认识呢?再认识什么呢……带着种种疑问,学生在老师关键、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自然、自主、深入地开始了研究。“减法和除法有结合律吗?”“为什么加法和乘法有结合律,减法和除法没有?”每一个问题都直击学生已建构知识的盲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举例说明、关联思考,层层递进,直至发现其背后的奥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生动的探究与交流中清晰可见。
第二、三节课分别由来自南通市海门区能仁小学的范瑛老师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王倩老师执教同课异构课《认识垂线》,两位老师的课都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学为中心。
范瑛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由学生熟悉的游戏道具和情境引出“位置关系”,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形成初步认知。紧接着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并结合图形集体交流明确。关注细节,允许学生“失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引领学生在经历、分析、交流中共成长。
王倩老师从“画的一条直线”引入,让学生回顾感知直线的特点,从“再画一条直线,可能会画在什么位置”,引领学生想,画,引出“两条直线间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梳理,初步感受“垂直”。动动手,动动脑,让学生试着用两支铅笔比划出垂直现象,寻找生活中的“垂直”,分享交流,进一步感受“垂直”。铅笔的长短、比划(摆放)的角度不同,都是“垂直”吗?及时引领学生比较思考,两支铅笔同时转一转再看,一起关注知识的本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辩一辩,让知识更加清晰、深入,从课堂链接课外。
三节课后,互动研讨,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海门区能仁小学杨惠娟校长主持。三位老师就“今天这节课设计的初衷”和“执教时、执教后的想法、感受”作了分享。丁爱平老师追寻在知识留给孩子的现有样态中,引领孩子回顾、反思、凝练、升华,弥补认知空白和盲点,完善建构;范瑛老师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融合,引领学生在变化中感受不变,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感悟知识本质,师生共成长。王倩老师交流了自己对“新知切入的点”“有没有可能、如何借助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领学生去观察、感知、把握、建构”的思考,并提出了“今天这节课和二年级的认识直角区别在哪里”的困惑。
现场工作室老师们在杨特的组织下,围绕三节课中给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深刻的细节之处,积极展开了互动。
数学的思维,儿童的思维,教师的思考,学科和现代化技术的融合,课堂中师生一起追寻数学本质的过程和学生饱满的精神、亮亮的眼神、精彩的对话,美美与共。聚焦课堂,向美而行,我们一直在努力前行。
下午,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给大家作了主题为《数学教学的关键》的讲座,案例鲜活,分析切中肯綮,给学员们带来了有关数学教育教学最前沿理念的思考。
一开始,郑教授出示了“学生看到数学这一词时会想到什么”的调查数据,紧接着抛出问题: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看到“数学教学”这一词语时首先想到了什么?两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在座学员的自我反思。郑教授成功引发大家进一步思考:什么又可被看成做好数学教学的关键?借问题,希望促进老师们由这方面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的重要转变。
郑教授对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语文名师支玉恒的教学思想以及贲友林老师的“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让大家明白:数学的好问题是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入,数学学习要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郑教授强调:当前数学教学应强调一个“深”字,通过“深度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每个数学教师要向“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学生”这个目标努力,这是作为一个数学教师的主要责任,也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道理。鼓励、期待大家认准方向,坚持着去做,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早日实现由“合格”走向“优秀”,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天的学习已经结束,收获满满、结伴前行的伙伴们的讨论、反思未停,学习带给大家的启发和思考还在延续,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精彩。
(第三研修小组 钱兆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