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找到教育研究的路径

2022/1/27 14:09:0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教育研究的逻辑是什么?我之前的理解是发现教育现象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听了徐伯钧主任的讲座之后,我领会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后还有一个步骤,就是论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用徐主任的话来说,教育研究是一种论证辩理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去证明某种教育方法或手段是合理的,用理由去支持某种教育观点。简言之,教育研究是一道论证题。

  那么这道论证题从何处着手呢?徐主任指出,问题是论证的开始,包括确定研究对象、领域和问题。问题找到了,研究领域就找到了。他以和一位老师的交流为例,生动再现了对研究问题如何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从徐主任提问的方式可以看出,他特别关注:提出观点的原因、依据、逻辑严谨程度、概念定义、必要性、排他性等。看似穷追不舍的刨根问底,居然就把研究的问题慢慢细化明确了,实在令人惊奇。我想背后一定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支撑。确定了研究问题后,就可以开始做文献综述了。

  文献综述是什么?曾经我听过一个类比,说做研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而文献研究就是巨人的肩膀。徐主任在讲座里用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加深了我对文献综述的认识。他说没有做文献综述之前,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像站在住宅小区里看待这个小区,是局限的视野;做完文献综述之后,我们就像在高空看到了小区的俯视总览图,跳脱了问题本身并看到了问题的全貌。并且,我们还像来到了高铁火车站,看到了未来我们将要向哪里出发。这个比喻涵盖了文献综述的三部分逻辑结构:现状、评价和展望。

  想要了解现状,文献检索必不可少。徐主任提出了检索的优化选择:主题词和关键词。我的理解是,主题词是关键词的上位词,包括核心概念的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等同一概念的不同书写形式,而关键词是具体某篇文章对核心概念选用的措辞。想到我之前寻找补充阅读材料的经历,确定检索词几乎是事半功倍的神器,而我往往都是乱碰运气,抓到一篇文章在其中找一些表述,不停调整检索目标。徐主任的方法是从分析研究的目的出发选择检索词,即问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判断是找上位词还是同义词。落实到日常的检索,可能我需要回答我想找什么样的文章,用它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时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重点就是不能贪心)。

  文献检索其实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其过程包括检索、分类、筛选和撰写。徐主任说,文献检索的目的是全面占有材料,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的雄心。好文献的要求是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分类的依据是文章的标题,要求话题聚焦、大小适度而不失度。这里我认为还需要凝练概括的能力,能够将不同研究视角侧重点分门别类。筛选的依据是摘要,关注文章的精髓。最后才是撰写,是一种概念可视化的论证过程,包括现状(读、摘、转、缀)、评价和展望。

  现状描述是实然状态的综合呈现,重点是实然和综合,意为保留和连接。保留是保持原意,连接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排列原意的先后。进展评析是基于标准的客观判断,而标准是事物的本质。这点我认为挺难的,不过这也让我意识到,凡是评价皆有标准,所以为什么对于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都因为标准不同。研究展望是基于事物本质的趋势分析,方向包括发展、补足和开拓,也就是完善、补差和创新。

  再回到教育研究,我不禁感叹,严谨的学术研究好似攀登高峰,但有些精神和方法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用之。攀登不了珠峰,也是可以爬一下紫金山的。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