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第二期)线上说课(初中阶段)
——人工智能——感知体验
新闻撰写: 说课老师 审阅:金婧 终审: 巫雪琴
《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系列研讨活动基于育“未来人”的教育理念,即育“有家国情怀、世界视野、未来胜任力”的人。站在全人的发展视角来审视中小学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断层与外延式问题,依托高中新课标、以学科大概念为主线,梳理不同学段知识点,再针对相应知识点逆向梳理与修正不同学段相关专题的学习目标,每个主题通过线上说课、线下教学、专题研讨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进行改进,最终重构跨学段信息素养目标与评价体系,推动信息素养培养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广大一线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快速提升的过程。
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把人工智能作为6大主线之一,81次提到人工智能,可见本专题重要性。巫雪琴名师工作室《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活动,针对人工智能专题,在梳理高中、初中、小学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分成“感知体验”、“深入探究剖析”、“设计与应用”三个期开学研究,面向省内外老师发出“英雄帖”,第一期的线上说课在5月12号与13号举行,有23位老师参加。
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课题:生活中的人工智能
本节课是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以“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需求推动创新”为主线,以“人工智能三大技术基础数据、算法、算力”为动力,教学活动中借助日常生活和疫情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产品,借助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江苏南京 张伟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信息技术教师,南京市中小学创新教育星光导师,南京市中学生十佳社团指导教师,六合区优秀青年教师。
课题:人工智能基础
本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体验人工智能、认识人工智能、实践人工智能、拓展人工智能应用。通过类比人类智能、人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机器学习的一般过程。同时,通过图形化编程软件实现简单的KNN算法搭建,帮助学生较为深入的理解机器学习,为后续人工智能应用设计作铺垫。
江苏南京 花钰锋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课题:初识人工智能
本节课以冬残奥会中AI手语翻译为主线,围绕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核心技术展开教学和活动。通过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受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智慧校园及交互式学习平台中的应用。比较老师、讯飞听见和AI手语翻译的正确率之后,深切感受到数据、算法和算力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听障人士提供帮助方面可改进的见解,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标中提出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
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2018年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课题:语音识别
本节课通过在线语音识别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语音识别的概念,使其能够区分生活中哪些应用属于语音识别;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语音识别的原理,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音识别的一般过程;最后带领学生体验使用mind+设计语音识别小程序升级语音助手。
句容市文昌中学,句容市骨干教师。
课题:《生活中的人工智能》
通过游茅山情景导入了解人工智能,培养信息意识;通过辨认中草药茅山苍术、道教音乐《三清胜境》、宣传家乡旅游体验环节进一步认识人工智能及其技术,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通过设计智能测温设备,提升计算思维;通过头脑风暴对测温设备提出建议,培养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感。
广西梧州 王丽华
梧州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硕士学位,2021年获选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梧州市学科骨干教师。
课题:《Kitten人工智能体验之垃圾分类小达人》
本课通过学生身边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的情景导入本节课的任务,即使用编程猫中AR模块制作具有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小达人,根据学生的认知把任务由浅入深分解成三个小任务:随机出现、控制移动、AR垃圾分类,由三个基本任务的学习融汇贯通完成拓展任务,体验了人工智能实现垃圾分类的过程。
青岛市城阳第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青岛市城阳区张军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教学能手。希沃杏坛首批四星导师,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城阳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主讲教师。
课题:人工智能概述
本课通过“虚拟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的最新技术,并通过在线体验感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关注身边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正视人工智能技术。
初中
江苏南京 王芳
江苏连云港肖燕
江苏镇江 吴德琴
山东青岛 张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