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小学创意写作教学研究,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落地生根,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南京市吴勇名师工作室、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承办的《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活动走进南京市永泰小学,结合该校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跨界学习理念下小学创意写作教学研究》,进行了“跨界与整合:通向小学创意写作教学的新路径”为专题的,“辩课进校园”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到会的专家老师有《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杨文华主编,南京市教研室课题管理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徐志伟,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勇老师,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校长朱群,南京市永泰路小学副校长方宗兰,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副校长周海波,南京市竹山小学、大市学科带头人姚彩霞,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陶会,以及南京市小学语文吴勇名师工作室和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江宁区第二届习作教学骨干研修班的全体学员。
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校长朱群致辞表示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成功立项,使得永泰路小学的写作教学有了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本次辩课活动也为学校课题多层次发展领航赋能,提供了新的灵感源泉。
此次活动由姚彩霞老师担任学术主持,整场活动分课堂实践、辩课研讨、专家讲座三个环节进行。
活动伊始,由永泰路小学汪晨老师执教《另一只猫》微电影习作课。本节课以微电影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电影中的广角镜头和特写镜头得到写作启发,并应用到写作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汪老师设计了观影交流,迁移写法,深度体会,描绘画面等环节,让学生在在电影的声、光、色中,发现写作的秘密。
第二节课是有永泰路小学陶会老师带来的创意写作课《武林高手:一指神功》,整堂课让学生表达力的提升过程看得见、有层次,让学生在方寸天地间想说、会说、乐于表达,尽情创作。通过听音乐,聊武术引入主题,接着谈想法,说心情,明确任务,看表演,细观察,记录过程;根据联想,猜练功,描写片段;最后学习例文,明确方法。40分钟的时间可谓是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创意表达。
随后,《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主编杨文华先生以《在交际情境中开展作文教学》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杨主编通过现身说法以及呈现众多语文教师的作文实验、习作课例,向老师们传达创设交际情境的两个关键点是读者意识和发表意识,写作者应创设真实的情境,为了言语交际需要而写作。对于如何改进传统作文教学,杨主编烨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使老师们日后如何在交际情境中开展作文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备受期待的辩课环节,将本次研讨活动推向高潮。执教者们先阐述自己的课的理念和思考,以及开展创意写作课题研究的来源、路径和实践做法。几位专家老师们则从“真实情境创设”“观察和思维的融合”“训练和创意的关系”“创意表达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了论辩、补充和优化,将辩课主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一串对辩话题引发台上台下老师们多角度的思考,大家在“辩”的基础上更清晰地“辨”清了创意写作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正如杨文华主编强调的那样,“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儿童有兴趣写、有意识写、有意志写,这种写作意愿是“文心”的基石,是把写作进行下去的前提与保证,其次才是技法的指导。
吴勇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当一个内容确定的时候,没有必要再出示例文,创意写作课也是一种写作训练课,要让孩子获得写作思维和言语表达的技能。
下午的课堂也是精彩纷呈,首先是由江宁区习作教学骨干研修班学员、上坊新城小学夏露露老师执教的《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一篇想象类的习作,夏老师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变化;然后让学生畅想未来,从不同方面想象未来的变化;接着借助例文片段提炼总结想象的三个小妙招:依托科技、前后对比、有声有色。最后学生通过练写片段,运用小妙招将未来的变化写具体,写神奇。整堂课教学形式新颖,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扎实训练学生的思维张力。
下午第二节是吴勇名师工作室学员、南京市上元小学的皇甫周凡老师执教的三下习作课——《这样想象真有趣》。课堂上,皇甫老师带领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动物的特征,给动物主角设计了一个完全不同新变化,再想象动物主角会经历什么奇异的事情,对比着写出主角在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孩子们沉浸在奇妙的童话世界中,写出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最后,南京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南京市教研室课题管理中心主任徐志伟老师开设了题为《今天我们怎样做教研》的主题讲座。从教研研究的维度、为何要做教学研究、研修的三种类型、教研四句、课题选题等多方面,鼓励老师们运用新理念、新视角、新方法,进行跨手段、跨学科、跨区域的课题研究。
一次研修就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一天的研修活动,真实有效地站在“立德树人”高度,基于新课标和统编版教材,着眼语文四大核心素养,有效联结生活,打破学科壁垒,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深入开展“创意写作”研究指明方向,提供了路径 。